蛇胆疮是带状疱疹的俗称,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主要表现为沿神经分布的簇集性水疱和剧烈疼痛。该病具有传染性,常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需及时治疗以降低并发症风险。
1、病因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痊愈后病毒潜伏在神经节。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沿神经轴突迁移至皮肤,引发炎症反应。常见诱因包括年龄增长、疲劳、肿瘤或免疫抑制治疗等,导致病毒再激活。
2、症状
典型表现为单侧带状分布的成簇水疱,伴针刺样或烧灼样疼痛。皮疹常见于胸背、腰腹部,病程约2-4周。特殊类型如眼部带状疱疹可致角膜炎,耳部带状疱疹可能引发面瘫。部分患者愈后遗留神经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3、治疗方法
急性期需在72小时内使用阿昔洛韦、泛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疼痛剧烈者可联用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神经痛药物。局部可外用炉甘石洗剂促进结痂,继发感染时使用莫匹罗星软膏。中医治疗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配合针灸缓解疼痛。
4、预防措施
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可降低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接触水疱液后需彻底洗手,避免传染给未患水痘的儿童或孕妇等易感人群。
5、并发症
后遗神经痛发生率随年龄增长递增,65岁以上患者约30%会出现。眼部受累可能继发角膜炎、虹膜炎,需眼科协同治疗。播散性带状疱疹可能累及内脏器官,多见于免疫功能严重缺陷者。
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至皮肤科就诊,早期干预可显著缩短病程。患病期间保持皮损清洁,避免抓挠导致继发感染。水疱结痂前需做好隔离防护,特别是避免接触孕妇和免疫功能低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