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子宫是一种先天性子宫畸形,属于子宫发育异常的类型,主要表现为子宫底部向宫腔内轻度凹陷。其形成可能与胚胎时期双侧副中肾管融合不全有关,通常对生育功能的影响较小,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反复流产或早产。
1、形成原因
弓形子宫主要由于胚胎发育期间双侧副中肾管融合过程中出现异常所致。若在妊娠10-14周子宫形成的关键时期受到外界因素干扰,如药物影响、病毒感染或辐射暴露,可能影响子宫肌层的正常发育。这种发育异常属于先天性结构问题,并非后天获得性疾病。
2、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无典型症状,常在体检或不孕检查时发现。约20%-25%的患者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异常子宫出血表现。妊娠期并发症风险较正常子宫略有增高,包括早期流产率约15%-20%,中晚期流产率约5%,胎位异常发生率约10%,但整体妊娠成功率仍可达60%-70%。
3、诊断方法
经阴道三维超声是首选检查手段,能清晰显示子宫底部肌层向内凹陷1.0-1.5cm的典型特征。磁共振成像可辅助鉴别合并其他生殖道畸形的情况。宫腔镜检查能直接观察宫腔形态,同时可发现约30%合并存在的宫腔粘连或纵隔子宫等问题。诊断时需与双角子宫、纵隔子宫进行鉴别。
对于确诊弓形子宫且伴有生育问题的患者,建议在生殖医学中心进行系统评估。轻度畸形且无临床症状者通常无需治疗,妊娠期间需加强产检频率。反复流产患者可考虑宫腔镜矫形手术,术后妊娠成功率可提升至75%以上。计划妊娠前建议进行子宫容受性评估和遗传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