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期梅毒的症状主要包括皮肤黏膜损害、全身性症状、淋巴结肿大等表现。该阶段通常在感染后6-12周出现,属于梅毒螺旋体经血液播散引发的全身性感染。
1、皮肤黏膜损害
躯干及四肢会出现玫瑰色斑疹或铜红色丘疹,表面可有鳞屑覆盖,这些皮疹通常不痛不痒。手掌和足底常出现特征性红斑,边缘清晰且质地坚硬。口腔和生殖器黏膜可能出现灰白色黏膜斑。
2、全身性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低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类似流感样症状,部分患者伴有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全身消耗性表现。约30%患者会出现骨关节疼痛,夜间加重是其特征。
3、淋巴结肿大
全身浅表淋巴结可出现无痛性肿大,以颈部、腋窝和腹股沟部位最为明显。肿大的淋巴结质地较硬,活动度好,通常无压痛或化脓倾向。
4、扁平湿疣
在肛周、外阴等温暖潮湿部位可出现扁平状疣体,表面湿润且含有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极强。这些疣体呈灰白色或粉红色,基底宽大且易发生糜烂。
5、梅毒性脱发
头皮可出现虫蚀状脱发斑,直径约0.5-1cm,边缘不规则。这种脱发属于暂时性,随着治疗可逐渐恢复,但可能伴随眉毛、胡须等体毛脱落。
出现上述症状需及时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包括RPR、TPPA等检查。确诊后应规范使用青霉素类药物进行驱梅治疗,治疗期间需避免性接触并定期复查血清滴度。未经规范治疗的二期梅毒可能进展为三期,引发心血管或神经系统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