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间女性可通过日常护理、调整饮食、热敷按摩、药物干预以及心理调节等方式进行应对。若症状持续加重或未见缓解,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处理。
1、日常护理
月经期间需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同时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减少局部摩擦。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及时更换卫生巾,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防止细菌滋生引发感染。
2、调整饮食
建议多摄入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等,适量补充优质蛋白。避免食用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如冰淇淋、辣椒等,以免加重腹痛或导致经血排出不畅。
3、热敷按摩
出现痛经症状时可用热水袋热敷下腹部,温度控制在40-50℃,每次15-20分钟。配合顺时针轻柔按摩腹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子宫痉挛性疼痛。
4、药物干预
痛经严重者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片等非甾体抗炎药止痛,月经过多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氨甲环酸片等止血药物。需避免自行滥用激素类药物或中成药。
5、心理调节
经期激素水平波动易引发情绪低落,可通过听音乐、阅读等方式转移注意力。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适当进行瑜伽等轻度运动,但需避免游泳、长跑等剧烈运动。
月经期间需密切观察经血颜色、量的变化,若出现经期延长(超过7天)、经量突然增多(每小时浸透1片卫生巾)或剧烈腹痛伴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到妇科就诊。日常需建立月经周期记录习惯,便于及时发现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