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炎的治疗通常需根据病因选择药物,常见的包括抗菌药物、抗真菌药物、抗滴虫药物、抗组胺药物以及雌激素类药物。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明确感染类型后规范用药,避免自行使用。
1、抗菌药物
细菌性外阴炎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引起,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栓、克林霉素软膏或红霉素乳膏进行局部治疗。这些药物能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缓解外阴红肿、分泌物异味等症状。
2、抗真菌药物
念珠菌性外阴炎需采用克霉唑栓、硝酸咪康唑乳膏或制霉菌素片等唑类抗真菌药物。此类药物通过破坏真菌细胞膜结构发挥作用,用药期间需保持外阴干燥,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
3、抗滴虫药物
滴虫性外阴炎需口服甲硝唑片或替硝唑片,性伴侣需同步治疗。这类硝基咪唑类药物能干扰寄生虫DNA合成,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防止交叉感染。
4、抗组胺药物
过敏性外阴炎可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或局部涂抹氢化可的松乳膏。这类药物通过阻断组胺受体减轻瘙痒,但激素类药膏连续使用不宜超过1周。
5、雌激素药物
萎缩性阴道炎合并外阴炎需短期使用雌三醇乳膏或普罗雌烯阴道胶囊,通过补充雌激素改善黏膜萎缩。用药前需排除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雌激素依赖性疾病。
外阴炎患者每日需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碱性洗剂。治疗期间应每日更换纯棉内裤,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若用药3天后症状无缓解,或出现发热、溃疡等表现,应及时到妇科就诊进行分泌物培养和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