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的发生通常与长期吸烟、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遗传因素等原因有关。该病会导致肺泡结构破坏,影响肺功能,需及时干预治疗。
1、长期吸烟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刺激呼吸道,导致蛋白酶-抗蛋白酶系统失衡,使得肺泡壁被过度分解,弹性纤维受损,逐渐形成肺气肿。患者常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异丙托溴铵喷雾剂、氨茶碱片等药物缓解气道痉挛。
2、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
慢性炎症持续刺激会导致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管腔狭窄造成气体潴留,肺泡内压力增高,最终引起肺泡破裂融合。此类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气促,可使用布地奈德吸入粉雾剂、孟鲁司特钠片、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控制感染和炎症。
3、遗传因素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患者由于先天缺乏这种蛋白酶抑制剂,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会过度破坏肺泡壁弹性蛋白。此类患者发病年龄较早,可通过输注α1-抗胰蛋白酶替代治疗,配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多索茶碱片等药物改善症状。
日常需严格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注意佩戴口罩减少粉尘吸入。若出现持续性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情况,应及时到呼吸内科进行肺功能检查和胸部CT评估,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氧疗、肺康复训练或手术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