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是引起带状疱疹的病原体,该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初次感染通常引发水痘,此后病毒可长期潜伏于人体神经节中。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可能被重新激活并引发带状疱疹,出现沿神经分布的疼痛性皮疹。
1、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该病毒具有嗜神经性特征,初次感染后可通过感觉神经纤维迁移至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进入潜伏状态。病毒DNA可在神经细胞内持续存在数年甚至数十年,期间不引发临床症状。
2、免疫力下降诱发再激活
年龄增长导致的免疫功能衰退、恶性肿瘤化疗、器官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HIV感染等情况,可能削弱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此时病毒可沿感觉神经轴突逆向运输至皮肤,在表皮细胞内复制增殖,形成特征性簇集水疱。
3、神经炎症反应
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的病毒颗粒及炎症因子可刺激神经组织,导致神经节炎和周围神经炎症。这种神经损伤可能引起急性期剧烈疼痛,部分患者可能遗留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出现带状疱疹典型症状如单侧带状分布的红斑水疱、烧灼样疼痛时,建议尽早就医进行抗病毒治疗。临床常用药物包括阿昔洛韦片、泛昔洛韦胶囊等核苷类似物,早期用药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免疫调节剂。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可降低5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