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肛肠科

直肠前突是什么

直肠前突是指直肠前壁向阴道后壁或肛管方向突出,形成囊袋状结构的一种病理状态,多与分娩损伤、长期便秘等因素有关。其常见原因包括盆底肌松弛、腹压增高等,可伴随排便困难、肛门坠胀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定义及发病机制

直肠前突是直肠前壁黏膜及肌层因支撑结构薄弱而向阴道方向膨出,形成囊袋状结构。盆底肌肉松弛、直肠阴道隔薄弱是主要发病基础,长期腹压增高如慢性咳嗽、便秘等可加重病情。女性多次分娩导致的盆底损伤是常见诱因。

2、常见原因

分娩损伤是首要因素,尤其是难产或多次阴道分娩造成盆底肌肉撕裂。长期便秘者排便时过度用力,腹压持续升高可引发直肠前壁薄弱。此外,年龄增长导致的组织退变、肥胖或慢性咳嗽等腹压增高疾病也会促进直肠前突形成。

3、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为排便困难,患者常需用手按压阴道后壁协助排便。部分患者出现肛门坠胀感、排便不尽感,严重者可能并发直肠黏膜脱垂。部分病例伴随会阴部疼痛或性交不适,长期排便困难还可能引发痔疮等并发症。

4、诊断及治疗原则

诊断需结合肛门指检、排粪造影及超声检查。轻症可通过饮食调节(高纤维饮食)、盆底肌锻炼改善。中重度患者需手术治疗,如经阴道或经肛门修补术。药物治疗可缓解便秘,常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等缓泻剂,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若出现持续排便困难或肛门不适,建议尽早就诊肛肠专科。日常应避免久蹲用力排便,保持规律运动以增强盆底肌力,肥胖者需控制体重。治疗需根据突出程度选择个体化方案,切忌自行滥用泻药加重病情。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