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结节是指在肺部影像学检查中发现的直径小于3厘米的局灶性、类圆形阴影,可能是感染、炎症或肿瘤等疾病的表现。通常需结合形态特征和临床检查综合判断性质。
1、形成原因
肺部结节常见于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后残留的炎性肉芽肿,例如肺炎链球菌或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长期接触粉尘、烟雾等刺激物也可能诱发局部组织增生。此外,约20%-40%的肺结节属于良性肿瘤如错构瘤,而恶性肿瘤如肺癌早期也可能表现为结节状病灶。
2、影像学特征
在CT检查中,良性结节多表现为边缘光滑、密度均匀的钙化灶,直径常小于8毫米。恶性结节则可能出现毛刺征、分叶状轮廓、胸膜凹陷等特征,增强扫描常显示不均匀强化。磨玻璃样结节需特别关注,部分可能为原位腺癌的早期表现。
3、良恶性判断
临床需结合患者年龄、吸烟史进行风险评估。肿瘤标志物如CEA检测可辅助诊断,对于高度怀疑恶性的结节,可采用PET-CT评估代谢活性或经皮肺穿刺活检明确病理类型。直径大于8毫米且持续增长的结节建议手术切除。
发现肺部结节应定期进行薄层CT复查,观察2年内的动态变化。长期吸烟者需戒烟,避免接触二手烟和空气污染物。若结节出现体积增大、实性成分增加等改变,应及时到胸外科或呼吸科就诊,必要时进行多学科会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