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常见发热、干咳、乏力等,可通过药物治疗和日常护理改善。其典型症状包括咳嗽、发热、乏力、咽痛、胸痛,治疗方法主要涉及抗生素治疗、对症支持、并发症处理等。
1、咳嗽
约80%患者会出现阵发性刺激性干咳,后期可能伴随少量黏痰。咳嗽症状通常持续3周以上,夜间加重,与支原体刺激呼吸道黏膜有关。
2、发热
体温多在38-39℃之间,婴幼儿可能出现高热。发热通常持续1-2周,部分患者伴有畏寒、头痛等全身症状。
3、乏力
病原体产生的毒素会引起肌肉酸痛、倦怠感,儿童可能表现为食欲减退和精神萎靡。
4、咽痛
约50%患者出现咽喉充血和疼痛,查体可见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可能伴随声音嘶哑。
5、胸痛
炎症累及胸膜时可能出现针刺样胸痛,咳嗽或深呼吸时加重,需警惕胸膜炎等并发症。
治疗方法包括使用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咳嗽剧烈者可配合右美沙芬缓解症状,发热超过38.5℃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重症患者需住院接受氧疗,若合并胸腔积液可能需要胸腔穿刺引流。治疗期间需保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ml,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
该疾病具有传染性,确诊后应做好隔离防护。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完成疗程,切忌自行停药。若治疗3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呼吸急促、血氧下降等情况,需立即复诊调整治疗方案。易感人群在流行季节应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接触可疑感染者后建议佩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