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感染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培养法、抗原检测以及影像学检查等,需根据具体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不同检查手段在敏感性和特异性上存在差异,通常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1、血清学检测
通过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中支原体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水平。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感染,IgG抗体升高则可能反映既往感染或恢复期。此方法操作简便但存在窗口期,发病初期可能出现假阴性。
2、核酸检测
采用PCR技术检测呼吸道分泌物、泌尿生殖道拭子等样本中的支原体DNA。该方法灵敏度高达90%以上,可在感染早期检出病原体,适用于肺炎支原体、生殖支原体等多种类型检测。
3、培养法
将痰液、咽拭子或宫颈分泌物接种于特殊培养基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作为诊断金标准,培养阳性可确诊,但支原体生长缓慢需5-21天,阳性率受样本采集质量影响较大。
4、抗原检测
通过免疫荧光法或酶联免疫法直接检测样本中的支原体抗原。快速诊断试剂盒可在1-2小时内出结果,但灵敏度较核酸检测低,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感染。
5、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或CT用于评估肺炎支原体感染者的肺部病变,典型表现为间质性肺炎伴支气管周围浸润。影像学改变多为非特异性,需结合实验室检查综合诊断。
当出现持续咳嗽、发热或泌尿生殖道不适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临床医生会根据感染部位、病程阶段和检测条件,选择适宜的组合检测方案。确诊后需规范进行抗感染治疗,治疗期间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