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佳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医消化科

脂肪性肝病是如何形成的

脂肪性肝病的形成可能与不良饮食习惯、酗酒、代谢异常、药物或毒物损伤以及遗传因素等有关。若长期存在上述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具体原因。

1、不良饮食习惯

长期高脂、高糖饮食可能导致热量摄入过剩,脂肪在肝脏内过度堆积。此外,过度节食导致的营养不良也可能影响肝脏脂肪代谢功能,形成脂肪性肝病。日常需注意均衡饮食,减少油炸食品和甜食的摄入。

2、酗酒

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可直接损伤肝细胞,抑制脂肪酸氧化,导致甘油三酯在肝细胞内蓄积。长期酗酒者中约60%会发展为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戒酒是改善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键措施。

3、代谢异常

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患者,常伴随胰岛素抵抗,导致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增多,超过其氧化和转运能力。这类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二甲双胍、阿托伐他汀等药物控制原发病。

4、药物或毒物损伤

长期使用甲氨蝶呤、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或接触四氯化碳等工业毒物,可能干扰肝脏脂质代谢途径。此类患者需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并避免接触有毒化学物质。

5、遗传因素

某些基因突变如PNPLA3基因变异,可能使个体对脂肪性肝病易感。这类人群更需严格进行体重管理,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

建议存在脂肪性肝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定期进行肝脏超声和肝功能检查。确诊后应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饮食调整、规律运动等方式干预,避免盲目使用保肝药物。若已出现肝区不适、乏力等症状,需及时到消化内科或肝病科就诊。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