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肠主要用于治疗便秘、肠道炎症、妇科炎症等疾病,也可用于肠道检查前准备或中毒急救。其作用机制包括软化粪便、清洁肠道、局部给药等,具体需遵医嘱操作。
1、便秘
灌肠能快速软化干燥粪便并刺激肠壁神经,促进结肠蠕动排出淤积物,常用于急性便秘或长期卧床患者的排便困难。常用溶液包括甘油、生理盐水等,但不宜频繁使用以免产生依赖。
2、肠道炎症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采用药物保留灌肠,如美沙拉嗪栓剂、氢化可的松泡沫剂等,使抗炎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黏膜,减少口服药物的全身副作用。
3、妇科炎症
盆腔炎或附件炎患者可采用中药保留灌肠,如康复消炎栓,药物经直肠黏膜吸收后通过盆腔血液循环直达病灶,尤其适合伴随肠道粘连的情况。
4、术前准备
结直肠手术前需进行清洁灌肠,使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等容积性泻药彻底排空肠道,防止术中污染腹腔或影响术野观察。
5、中毒急救
误服毒物4-6小时内可采用洗胃联合灌肠,使用活性炭混悬液吸附毒物,或用导泻剂加快毒物从肠道排出,减少毒素吸收。
灌肠操作需由医护人员规范执行,家庭自行灌肠易因水温不当、插管过深导致肠穿孔。保留灌肠前应排空膀胱,灌入药液后需保持体位30分钟以上以促进吸收,出现腹痛或出血应立即停止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