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通常意味着体内“好胆固醇”水平不足,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常见于遗传、代谢异常、不良生活习惯等情况。其数值偏低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疾病相关,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将周围组织的胆固醇转运至肝脏代谢,从而减少血管内脂质沉积。若其水平降低,可能削弱这种保护作用,导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卒中等疾病风险。
长期高糖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吸烟等不良习惯会抑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合成。肥胖或胰岛素抵抗患者常伴随该指标下降,这与脂肪代谢紊乱密切相关。部分慢性疾病如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等也会影响其水平。
发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时,建议完善血脂四项、血糖等检查。日常需保持低胆固醇饮食,增加深海鱼类、坚果等不饱和脂肪酸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若存在基础疾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他汀类药物或贝特类药物调节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