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佳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医消化科

哪些症状需要做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通常建议在出现便血、慢性腹泻、腹部包块、排便习惯改变以及贫血消瘦等症状时进行。这些症状可能与肠道疾病相关,需通过肠镜明确诊断。

1、便血

若长期存在鲜红色或暗红色血便,可能与痔疮、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等疾病相关。肠镜可直观观察出血部位及病变性质,鉴别良恶性病变。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出现无痛性血便时,需警惕肿瘤风险。

2、慢性腹泻

持续超过4周的腹泻需警惕炎症性肠病、肠结核或肠道肿瘤。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伴有黏液脓血便,克罗恩病可能伴随腹痛和体重下降,肠镜能评估肠道黏膜损伤程度并取活检。

3、腹部包块

触及腹部固定包块可能提示肠道肿瘤或克罗恩病肉芽肿。肠镜可探查包块来源,观察肠壁浸润情况,配合影像学检查判断病变范围,对制定手术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

4、排便习惯改变

突然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里急后重或细条状粪便,可能由结直肠癌导致肠腔狭窄引起。特别是伴随肛门坠胀感或排便不尽感时,需及时进行肠镜排查恶性肿瘤。

5、贫血消瘦

不明原因贫血伴体重下降,需考虑慢性失血性肠病如结肠癌、血管畸形等。肠镜能发现微小出血点或肿瘤病灶,配合粪便隐血试验可提高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

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至消化内科就诊,40岁以上人群及有肠癌家族史者应定期筛查。肠镜检查前需按要求清洁肠道,检查过程中可能取活检或切除息肉,具体操作方案需由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制定。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