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针的注射步骤通常包括评估适应症、皮肤消毒、药物注射等环节,需由专业医护人员规范操作。注射前需明确患者受伤情况、过敏史及免疫接种史,确保用药安全。
1、评估适应症
破伤风针主要用于预防或治疗破伤风感染,当患者存在深而窄的污染伤口、动物咬伤、烧伤或生锈金属刺伤等情况时,需及时评估是否需要注射。医护人员会询问受伤时间、伤口处理情况以及既往破伤风疫苗接种史,判断是否需使用破伤风抗毒素(TAT)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
2、皮肤消毒与皮试
选择上臂三角肌或臀部肌肉作为注射部位,使用碘伏或酒精对局部皮肤进行消毒。若使用破伤风抗毒素(TAT),需先进行皮试,将稀释后的抗毒素溶液皮内注射0.1ml,观察20分钟确认无过敏反应后方可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因过敏风险低,通常无需皮试。
3、规范注射操作
皮试阴性者,将破伤风抗毒素1500~3000IU或免疫球蛋白250~500IU抽取至注射器,采用肌肉注射法缓慢推注。注射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注射后需留观30分钟,确认无异常后方可离开。
注射破伤风针需全程在医疗机构进行,患者不可自行操作。若注射后出现局部红肿、发热或全身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对于既往有破伤风疫苗接种史者,可能仅需加强注射而非抗毒素,具体方案需遵医嘱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