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支气管炎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以及环境刺激等因素有关,建议家长及时带患儿就医明确病因。该疾病是支气管黏膜的炎症反应,常伴随咳嗽、喘息、发热等症状,需积极治疗避免进展为肺炎。
1、病毒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是主要病原体。病毒侵入呼吸道后,会破坏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引发充血水肿和黏液分泌增多。患儿可能出现阵发性连声咳、痰鸣音,严重时出现呼吸急促、三凹征等缺氧表现,需通过鼻咽拭子病毒抗原检测确诊。
2、细菌感染
多继发于病毒感染后,常见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细菌感染时患儿体温往往较高(可达39℃以上),咳嗽时伴有黄脓痰,听诊可闻及固定湿啰音。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C反应蛋白升高提示细菌感染可能。
3、环境刺激
冷空气、二手烟、粉尘等物理化学因素刺激呼吸道,会导致支气管黏膜纤毛运动功能下降。这种情况常见于冬季或空气污染严重时,患儿咳嗽以干咳为主,脱离刺激环境后症状可缓解,但反复刺激可能发展为慢性炎症。
若患儿出现犬吠样咳嗽、呼吸困难、持续高热或精神萎靡,需立即到儿科就诊。治疗方面,病毒性支气管炎以布地奈德雾化、乙酰半胱氨酸祛痰为主;细菌感染时可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具体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使用镇咳药物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