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药菌一般会传染,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等。但具体是否发生传染,需结合传播途径、个体免疫力以及防护措施等因素综合判断。
1、接触传播
耐药菌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进行传播。例如,若未做好手部卫生,接触了感染者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床单等物品后,可能造成细菌传播。医疗机构中常见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便可通过此类途径扩散。
2、飞沫传播
部分耐药菌可经感染者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传播。例如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可能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扩散,尤其在人群密集或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传播风险较高。
3、易感人群
免疫力低下者、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接受侵入性治疗(如插管、手术)的人群更容易被传染。这类人群皮肤黏膜屏障功能较弱,或体内菌群失衡,为耐药菌定植提供了条件。
日常生活中需保持手部清洁,接触公共设施后及时洗手。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对感染者采取单间隔离措施。若出现持续发热、感染部位红肿化脓等疑似耐药菌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便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