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乏力、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状为主,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其病原体为流感病毒,具有传播速度快、季节性流行的特点。
1、病原体
病毒性流感的病原体是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抗原变异,可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乙型多引起局部暴发,丙型主要导致散发病例。
2、临床表现
患者常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有寒战、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表现为咽痛、干咳、鼻塞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3、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后触摸口鼻感染。在密闭、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气溶胶传播风险增加。
4、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老年、儿童、孕妇及患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感染后更易发展为重症。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后病毒复制活跃,病程持续时间较长。
5、治疗方法
临床主要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进行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可选用布洛芬退热,右美沙芬镇咳。重症患者需住院接受呼吸支持等综合治疗。
该病流行期间应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接种流感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手段。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意识改变等预警症状,需立即就医进行病原学检测和针对性治疗。日常需保持室内通风,接触可疑感染者后应及时洗手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