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宇飞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感染科

乙肝是否具有传染性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具有传染性。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日常普通接触如共用餐具或拥抱一般不会感染。

1、母婴传播

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可能在分娩过程中通过血液或体液将病毒传给新生儿,也可能在哺乳期间通过破损的乳头导致传播。目前我国已对新生儿常规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和免疫球蛋白阻断,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2、血液传播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血液制品、共用注射器、使用未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或纹身工具等可能造成传播。输血传播现因血液筛查技术提升已大幅减少,但吸毒者共用针具仍属高危行为。

3、性接触传播

无保护性行为中,病毒可通过生殖器黏膜破损处进入人体。正确使用安全套、接种疫苗可显著降低感染几率。

日常共同工作、就餐等接触不会传播乙肝病毒,但存在血液暴露风险的操作需注意防护。建议高危人群定期检测乙肝两对半,未感染者及时接种疫苗。若确诊感染,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及病毒载量,在传染科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