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检的正确进行通常包括医生评估、术前准备、取样操作、标本处理以及术后护理等关键步骤,需由专业医务人员规范操作。以下为具体流程及注意事项:
1、医生评估
进行活检前,医生需明确检查目的,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禁忌证。例如,结合病史、体征及影像学结果判断病变位置,确认凝血功能正常,排除严重心肺疾病等风险因素。若患者正在服用抗凝药物,需提前停药或调整方案。
2、术前准备
根据活检类型完善相关检查。穿刺活检需通过超声或CT定位病灶;内镜活检需禁食6-8小时;皮肤活检需局部清洁消毒。患者需签署知情同意书,焦虑者可酌情使用镇静药物。
3、取样操作
在无菌条件下,采用合适器械获取组织。浅表肿块常用穿刺针吸取细胞,深部器官多使用切割针获取条状组织,内镜下通过活检钳夹取黏膜。操作时注意避开血管、神经,确保取到病变最具代表性的区域。
4、标本处理
离体组织需立即放入10%福尔马林固定液,标注患者信息及取材部位。特殊检测如冰冻切片、分子检测需单独处理。病理科接收标本后,按规范进行脱水、包埋、切片及染色。
5、术后护理
穿刺点加压包扎24小时,监测有无出血、感染。深部活检后卧床6小时,避免剧烈运动3天。出现持续疼痛、发热或出血量大于50ml需及时就医。
活检属于有创操作,应在具备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患者需如实告知过敏史、用药史,术后严格遵循医嘱护理。病理报告出具后,需由主诊医生结合临床进行综合解读,避免自行判断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