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喆斌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感染科

什么是猫抓病

猫抓病是一种由巴尔通体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通常通过猫抓伤或咬伤传播。该病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损伤和淋巴结肿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但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

巴尔通体是猫抓病的主要病原体,猫作为宿主可通过跳蚤传播细菌。当人被感染的猫抓伤或咬伤后,细菌侵入皮肤引发炎症反应,初期伤口周围出现红斑、丘疹或脓疱。1-3周后,邻近淋巴结(如腋窝、颈部)逐渐肿大并伴有触痛,部分患者伴随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免疫功能正常者通常在2-4个月内自愈,但HIV感染者、器官移植患者等免疫缺陷人群可能发展为肝脾肿大、视网膜炎或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预防猫抓病需避免与流浪猫密切接触,被猫抓咬后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15分钟。接触猫后及时洗手,定期给家猫驱除跳蚤。若出现持续淋巴结肿大、发热或视力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到感染科就诊,免疫功能低下者需遵医嘱进行抗生素治疗。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