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平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医科

消渴病的准确位置和作用是什么

消渴病的病位主要涉及肺、胃、肾三个脏腑,其核心作用是调节水液代谢与机体阴阳平衡。中医认为消渴病由阴虚燥热所致,常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等症状,需通过多脏腑协同治疗恢复功能。

1、肺

肺位于胸腔,主宣发肃降。消渴病初期燥热伤肺,肺失布散津液,导致口渴多饮。患者常出现咽干舌燥、频繁饮水但不解渴等症状,治疗需清肺润燥,如使用沙参、麦冬等滋阴药材。

2、胃

胃位于中焦,主受纳腐熟。胃火亢盛则消谷善饥,患者食量增大却形体消瘦,伴有口臭、便秘等症。中医治疗以清胃泻火为主,常用石膏、知母等药物配伍,辅以饮食调理减少燥热食物摄入。

3、肾

肾居下焦,主藏精固摄。消渴病日久累及肾脏,肾阴亏损则尿频量多,尿液浑浊如脂膏,伴腰膝酸软、耳鸣等症状。需滋补肾阴,常用六味地黄丸等方剂,并配合固肾缩尿的芡实、山茱萸等药材。

日常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燥热食物,规律作息以减少阴虚火旺。若出现持续消瘦、尿糖异常等症状,建议至中医科进行脉诊与舌诊,根据体质定制个性化调理方案,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