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虚风燥是中医常见证候,主要表现为皮肤、毛发等组织失于濡养,同时伴有风邪侵袭的征象。常见症状包括皮肤干燥脱屑、瘙痒难耐、毛发枯槁易折、头晕目眩以及面色苍白等,具体表现因人而异。
1、皮肤干燥脱屑
血虚导致肌肤失去濡养,皮脂分泌减少,常出现皮肤紧绷、脱屑,尤其秋冬季节加重。严重时皮肤可见细薄鳞屑,触之粗糙,多见于四肢伸侧或躯干。
2、顽固性皮肤瘙痒
风燥之邪外袭,与血虚相搏,表现为阵发性瘙痒,夜间尤甚。患者常因搔抓出现抓痕、血痂,但无原发性皮疹,需与湿疹等皮肤病鉴别。
3、毛发质量改变
发为血之余,血虚则毛发失养,可见头发干枯分叉、易断裂,严重时伴有脱发增多,每日掉发量超过100根,新生毛发细软色淡。
4、头晕目眩
血虚不能上荣头目,常见直立性头晕、视物模糊,部分患者伴有耳鸣、健忘等髓海失养症状,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可稍缓解。
5、面色异常
因血液亏虚不能荣润面部,表现为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唇色淡白,指甲甲床血色不足,按压后回血缓慢,常伴手足冰凉等末梢循环不良表现。
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尽早就医,通过四诊合参进行辨证。治疗多采用养血润燥、祛风止痒的中药,如当归饮子、消风散等汤剂,配合外用润肤膏剂。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避免过度洗浴,保持皮肤湿润,适量食用芝麻、枸杞等养血润燥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