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的严重程度与是否及时治疗密切相关。若能在发病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通常预后较好。但若延误治疗,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
1、及时治疗
肠套叠在发病24小时内确诊并接受规范治疗,如空气灌肠复位或超声引导下水灌肠复位,多数患儿可成功解除套叠,肠道功能逐渐恢复,整体预后良好。此时病情相对可控,属于急症但不一定危及生命。
2、未及时处理
超过48小时未治疗者,套入肠管可能发生血液循环障碍,出现肠壁水肿、黏膜出血等病理改变。此时灌肠复位成功率显著下降,需立即进行剖腹手术。部分病例可能出现肠坏死、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引发感染性休克。
3、特殊群体
婴幼儿因肠系膜固定不完善、肠道发育不成熟,病情进展往往比成人更快。早产儿或营养不良患儿,发生肠穿孔风险更高,需更严密监测。
家长发现婴幼儿出现阵发性哭闹、果酱样大便、腹部包块等典型症状时,应立即就医。确诊后需严格遵循禁食、胃肠减压等治疗要求,术后注意观察肠鸣音恢复情况。定期随访复查超声,有助于早期发现复发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