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状腹通常表现为腹部肌肉紧张如板状,常见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以及肠梗阻等疾病。这些情况可能引发腹膜刺激,导致腹肌反射性紧张,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消化性溃疡穿孔
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穿透胃壁时,胃酸及消化液漏入腹腔,刺激腹膜引发剧烈腹痛和腹肌强直。患者可能出现刀割样疼痛、面色苍白等症状。治疗需禁食并胃肠减压,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片、雷尼替丁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抑制胃酸,严重时需手术修补穿孔。
2、急性胰腺炎
胰酶异常激活导致胰腺自体消化,炎症波及腹膜会引起全腹压痛和腹肌紧张。典型症状包括左上腹持续剧痛、恶心呕吐等。治疗需禁食,使用注射用生长抑素、醋酸奥曲肽注射液、盐酸布桂嗪片等药物抑制胰酶活性及镇痛,必要时行腹腔灌洗。
3、急性胆囊炎
胆囊管梗阻合并感染时,炎症扩散至腹膜可引发右上腹肌紧张。常伴有墨菲征阳性、发热等症状。治疗需应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消旋山莨菪碱片、熊去氧胆酸胶囊等药物抗感染和解痉,严重者需胆囊切除术。
4、急性阑尾炎
阑尾化脓穿孔后脓液刺激右下腹腹膜,导致局部肌卫和反跳痛。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确诊后需手术切除阑尾,术前可使用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左氧氟沙星片、对乙酰氨基酚片等控制感染和疼痛。
5、肠梗阻
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时,肠管扩张及缺血可能引发腹膜刺激,出现全腹压痛伴肌紧张。可见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治疗需禁食、胃肠减压,使用注射用头孢噻肟钠、氯化钾注射液、开塞露等药物防治感染和纠正电解质紊乱,绞窄性肠梗阻需急诊手术。
出现板状腹体征往往提示病情危重,切勿自行使用止痛药掩盖症状。建议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通过腹部CT、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导致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