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通常由病原体感染、组织损伤、自身免疫反应、过敏反应以及异物刺激等因素引起。具体病因需结合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1、病原体感染
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会激活免疫系统释放炎症介质。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引发皮肤脓肿,此时可能出现红肿热痛等典型炎症反应。治疗常选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等抗生素。
2、组织损伤
物理性创伤、烧伤或化学物质灼伤可直接破坏细胞结构,导致细胞内容物外泄。这些损伤相关分子模式会激活Toll样受体,促使中性粒细胞浸润并释放蛋白酶,形成局部炎症病灶。需及时清创并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修复。
3、自身免疫反应
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组织时,会产生慢性炎症。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滑膜中,T细胞异常活化导致白细胞介素-6过度分泌,引发滑膜炎。治疗可采用甲泼尼龙片调节免疫反应,配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缓解疼痛。
4、过敏反应
IgE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中,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前列腺素等炎症因子。过敏性鼻炎患者接触花粉后,鼻黏膜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水肿和分泌物增多。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抗过敏药物。
5、异物刺激
手术缝合线、粉尘等异物滞留体内时,巨噬细胞通过模式识别受体持续激活NF-κB信号通路,促进TNF-α等促炎因子分泌。长期刺激可能形成肉芽肿性炎,需通过手术清除异物并配合吲哚美辛肠溶片控制炎症。
出现持续或加重的炎症症状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等结果判断炎症类型,针对性选择抗感染、免疫调节或手术治疗方案。日常应注意保持创面清洁,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合理作息增强机体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