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多壮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血液内科

凝血四项指什么

凝血四项是评估凝血功能的常用检查项目,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测定。这些指标可辅助判断是否存在出血倾向或血栓风险,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1、凝血酶原时间

该指标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功能状态,正常参考值通常为11~14秒。检测时需加入组织因子和钙离子,数值延长可能提示维生素K缺乏、肝功能障碍或存在抗凝药物影响,如华法林治疗期间可出现明显延长。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用于评估内源性凝血途径是否正常,参考范围多在25~35秒。检测时通过激活接触因子启动凝血过程,时间延长常见于血友病、肝素治疗或存在凝血因子VIII、IX、XI缺乏等情况,对监测普通肝素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价值。

3、凝血酶时间

主要检测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速率,正常值约14~21秒。该指标异常可能提示纤维蛋白原含量异常、存在肝素样抗凝物质或发生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对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有辅助作用。

4、纤维蛋白原测定

直接检测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浓度,正常范围为2~4g/L。作为凝血过程中的关键蛋白,其水平升高可能与感染、创伤等应激反应相关,降低则常见于严重肝病、DIC或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若检查结果出现单项或多项指标异常,建议及时到血液科就诊。医生会根据具体数值变化、临床表现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并制定针对性诊疗方案。切勿自行解读报告或调整抗凝药物使用。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