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出现奶水通常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可能与妊娠哺乳、内分泌变化等生理性原因有关;但也可能与垂体瘤、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病理性原因相关。若排除哺乳期等生理情况,建议及时就诊查明病因。
1、妊娠哺乳
女性在妊娠期间体内催乳素、雌激素等激素水平升高,会刺激乳腺腺泡发育,为泌乳做好准备。分娩后胎盘娩出,孕激素水平下降,催乳素分泌增加,乳腺腺泡细胞开始合成乳汁成分,通过乳腺导管排出形成奶水。哺乳期可通过婴儿吸吮刺激乳头神经,促进催产素释放,加速乳汁排出。
2、垂体瘤
垂体前叶的催乳素腺瘤会导致体内催乳素水平异常升高,刺激乳腺分泌乳汁。这类患者可能出现非哺乳期的溢乳现象,常伴随月经紊乱、头痛、视力下降等症状,需通过头颅MRI检查明确诊断,并遵医嘱使用甲磺酸溴隐亭片、卡麦角林片等药物治疗。
3、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不足可能影响下丘脑-垂体轴功能,导致催乳素分泌增加。患者除乳房溢乳外,还可能有乏力、怕冷、体重增加等表现,通常需要遵医嘱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调节甲状腺功能,同时监测催乳素水平变化。
若未处于妊娠或哺乳期却出现乳头溢乳,尤其伴随头痛、视野缺损、月经失调等症状,需及时到内分泌科或乳腺外科就诊。医生可能建议进行激素水平检测、乳腺超声、垂体MRI等检查,并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日常需避免随意挤压乳房,穿着宽松内衣减少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