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烧针通常指用于快速降低体温的药物注射液,临床常用的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以及中成药注射液等类型。这类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盲目注射。
1、非甾体抗炎药
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赖氨匹林注射液等属于此类药物。它们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致热原的释放,从而达到退热效果。这类药物适用于普通发热且口服退烧药效果不佳的情况,但可能引起消化道不适或过敏反应。
2、糖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注射液、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等具有强效抗炎作用,能快速抑制免疫反应导致的体温升高。此类药物常用于严重感染性高热或炎症反应过强的患者,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血糖升高等副作用。
3、中成药注射液
柴胡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中药制剂通过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发挥退热作用,适用于病毒性感冒等疾病引起的发热。使用时需注意过敏风险,且不适用于寒证或体质虚弱的患者。
使用退烧针需由医生评估病情后决定,注射后应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是否出现皮疹、心悸等不良反应。发热是机体免疫反应的表现,不建议体温未超过38.5℃时急于使用退烧针,可通过物理降温等方式处理。若持续高热或伴随意识改变,应及时就医排查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