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的治疗需根据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方法,通常包括对因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患者应及时就医完善检查,在医生指导下规范干预。
1、对因治疗
若脑积水由感染、肿瘤或出血等原发病引起,需优先处理病因。例如细菌性脑膜炎需使用头孢曲松、万古霉素等抗生素;脑肿瘤患者可能需要手术切除或放化疗;颅内出血则需止血或清除血肿,降低脑脊液分泌压力。
2、药物治疗
轻度脑积水或暂时无法手术者,可短期使用乙酰唑胺片、呋塞米片等药物,通过抑制碳酸酐酶活性减少脑脊液分泌。但需监测电解质平衡,孕妇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3、手术治疗
脑室-腹腔分流术通过植入分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腹腔,适用于多数交通性或非交通性脑积水。内镜下三脑室造瘘术通过建立脑脊液循环新通路,更适合导水管狭窄等梗阻性脑积水,具有创伤小、无需植入异物等优势。
出现头痛、呕吐、视物模糊等脑积水症状时,建议立即到神经外科就诊。医生会根据CT、MRI等影像检查结果评估脑室扩张程度,结合腰椎穿刺测压数据制定治疗方案。术后需定期复查分流管功能,警惕感染、分流过度或不足等并发症,日常注意避免头部剧烈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