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属于恶性肿瘤的范畴,通常被认为是癌症的一种类型。这类肿瘤起源于子宫内膜的间质细胞,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潜力,但具体恶性程度需结合病理分级评估。
1、肉瘤与癌的区别
癌来源于上皮组织,而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属于间叶源性肿瘤,其细胞形态、生长方式与普通子宫内膜癌不同,治疗方案也存在差异。这类肿瘤可能通过血液转移至肺、肝等器官。
2、ESS的分类特点
根据2020年WHO分类,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两种类型。低级别ESS生长相对缓慢,术后复发时间可达数年;高级别ESS侵袭性强,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活跃,预后较差。两者均需按恶性肿瘤处理原则进行治疗。
3、恶性程度评估
肿瘤分期是判断预后的关键因素。局限于子宫体的早期病变通过手术切除可能获得较好效果,而伴有脉管浸润、子宫外扩散或远处转移的晚期病例生存率显著下降。Ki-67指数、肿瘤坏死程度等病理指标可辅助评估生物学行为。
确诊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后,建议在妇科肿瘤专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通常包括根治性手术、术后辅助放疗或靶向治疗。定期随访监测复发迹象,五年生存率与病理类型和分期密切相关,早期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