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安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眼科

眼结膜下出血怎么治疗

眼结膜下出血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观察等待、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原发病控制以及手术治疗等,需根据具体病因选择合适方案。该症状多为自限性疾病,多数情况下无需特殊处理,但反复出血或伴随其他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1、观察等待

轻微出血且无明确诱因时,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出血会在7-14天内逐渐吸收,期间需避免揉搓眼睛、佩戴隐形眼镜或进行剧烈运动,防止二次损伤。

2、物理治疗

出血48小时内可使用冷敷收缩血管减少渗出,每次敷10-15分钟,每日3次。48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温度控制在40℃左右,每日3次以加速血肿吸收。

3、药物治疗

若存在感染风险可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氯霉素滴眼液等抗生素预防感染。伴有干眼症状时可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聚乙烯醇滴眼液等人工泪液。高血压患者需遵医嘱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氨氯地平片等降压药物。

4、原发病控制

糖尿病引起的出血需使用二甲双胍缓释片、胰岛素注射液控制血糖。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需输注血小板或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补充维生素K或凝血因子。

5、手术治疗

极少数因严重外伤或动脉瘤导致的持续性出血,需行结膜下血肿清除术或血管结扎术,术后配合糖皮质激素滴眼液预防瘢痕形成。

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水平,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等增加眼压的行为。若出血范围扩大、视力下降或伴随眼痛头痛,应立即就诊眼科排查青光眼、巩膜炎等继发病变。所有药物使用均需在眼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购买滴眼液长期使用。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