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平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医科

中医感冒辨证思路是什么?

中医感冒的辨证思路通常包括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证型,需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个体化分析。其核心在于辨别病因、病位及体质差异,从而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1、风寒感冒

多因外感风寒邪气侵袭肌表所致,常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流清涕等症状。舌苔薄白,脉浮紧。治疗以辛温解表为主,常用荆防败毒散加减,可配合艾灸大椎穴驱散寒邪。若咳嗽痰白,可加杏仁、紫苏叶宣肺止咳。

2、风热感冒

常由风热之邪犯肺引起,症见发热重、微恶风、咽喉肿痛、痰黄黏稠、鼻流黄涕。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疗宜辛凉解表,银翘散为基础方,咽喉痛甚者可加板蓝根、射干清热利咽。若出现高热口渴,可配伍石膏、知母清气分热。

3、暑湿感冒

多发生于夏季,因暑湿困表、气机阻滞,表现为头昏沉、胸闷脘痞、身热不扬、口渴不欲饮。舌苔黄腻,脉濡数。治则需清暑祛湿解表,常用新加香薷饮化裁,伴腹泻者可加藿香、佩兰芳香化湿。此类患者需注意避免生冷食物加重湿邪。

感冒辨证需结合发病季节、地域环境及患者体质差异。如体虚者易反复感冒,可辅以玉屏风散益气固表;小儿感冒多夹食滞,常需加入山楂、神曲消食导滞。建议出现症状后及时就诊,由中医师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明确证型,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治疗期间需避风寒、清淡饮食,保持充足休息。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