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凯华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低钾性抽搐是怎么回事?

低钾性抽搐主要是由于体内钾离子浓度过低,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异常引起的肌肉不自主收缩。常见原因包括钾摄入不足、排出过多以及分布异常,需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并治疗。

1、钾摄入不足

长期饮食不均衡、禁食或存在吞咽困难等情况,可能导致钾摄入不足。当血钾浓度低于3.5mmol/L时,神经肌肉细胞膜电位异常,易引发肌肉痉挛或抽搐,常伴随乏力、心律失常等症状。可通过口服氯化钾缓释片、枸橼酸钾颗粒等补钾药物纠正,同时调整饮食结构,增加香蕉、菠菜等富钾食物摄入。

2、钾排出过多

频繁呕吐、腹泻或长期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片、氢氯噻嗪片)会导致钾经消化道或肾脏过量流失。某些疾病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小管酸中毒也会增加尿钾排泄,造成低钾血症。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停用排钾药物,同时使用螺内酯片等保钾利尿剂,并针对原发病进行干预。

3、钾分布异常

大量输注葡萄糖溶液、胰岛素使用过量等情况会引起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导致血清钾浓度下降。这类患者可能突发四肢软瘫、呼吸困难,需静脉补充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等药物。甲亢周期性麻痹患者也常因钾分布异常出现下肢抽搐,需口服普萘洛尔片缓解症状。

出现低钾性抽搐时需立即就医检查电解质,轻症可通过口服补钾纠正,严重低钾血症需静脉输注氯化钾溶液。日常需避免过度节食、腹泻脱水等情况,长期服用利尿剂者应定期监测血钾水平。若伴随高血压、多尿等症状,需排查内分泌疾病并及时治疗原发病。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