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钠血症是指血液中钠离子浓度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电解质紊乱性疾病,通常指血钠浓度小于135mmol/L。该病可由钠摄入不足、丢失过多或水分潴留稀释血钠浓度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乏力、恶心、头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抽搐、昏迷。
低钠血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钠摄入不足常见于长期低盐饮食或营养不良患者,导致体内钠储备减少。钠丢失过多可能与呕吐、腹泻、大量出汗或使用利尿剂有关,这些情况会加速钠离子排出。此外,某些疾病如心力衰竭、肝硬化或肾病综合征可能引发水分潴留,稀释血液中的钠浓度,这种情况属于稀释性低钠血症。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也会导致肾脏排水障碍,引起血钠水平下降。
诊断时需进行血液电解质检测,并结合尿钠、尿渗透压等指标判断病因类型。治疗需根据具体类型制定方案,缺钠性低钠血症可口服或静脉补充生理盐水,稀释性者需限制水分摄入并适当补钠。对于慢性低钠血症,纠正速度应控制在每天血钠上升不超过8mmol/L,避免引发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伴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急性严重低钠血症需紧急处理。
日常应注意保持均衡饮食,避免长时间大量饮水。正在服用利尿剂或存在慢性疾病者需定期监测电解质。若出现意识改变、抽搐等严重症状,应立即急诊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不可自行补充高浓度盐水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