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每天仅睡两小时可能会增加猝死风险,但存在个体差异。睡眠不足可能通过影响心血管系统、免疫功能和代谢水平等途径,间接提高突发心脏事件的发生概率。
睡眠严重不足时,人体交感神经持续处于兴奋状态,容易引发血压波动和心律失常。部分研究显示连续24小时不睡眠会使冠状动脉血流储备降低19%,增加急性心肌缺血风险。对于存在隐匿性冠心病或心律失常基础疾病的人群,这种负荷可能诱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长期睡眠剥夺会导致糖代谢紊乱和炎性因子水平升高。持续两周每天睡4小时以下,会使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40%,C反应蛋白水平上升50%。这些代谢异常可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心肌梗死和脑卒中风险。
个体耐受度差异显著,部分特殊体质人群可能暂时适应短睡眠模式。但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连续三个月睡眠时间低于5小时/天,猝死风险将增加1.5倍。建议成年人保持7-9小时规律睡眠,出现持续心悸、胸痛等症状应及时进行24小时心电监测。改善睡眠环境、建立规律作息、适当午休等措施有助于提升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