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脱位后需根据脱位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方法复位,常见方法包括手法复位、手术复位、固定治疗、药物治疗以及康复训练等。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操作造成二次损伤。
1、手法复位
适用于单纯性关节脱位且无骨折或韧带撕裂的情况。医生会通过牵引、旋转等专业手法将关节恢复到正常位置,操作过程中需配合局部麻醉以减轻疼痛。例如肩关节前脱位常用希氏法或科氏法复位,复位后需立即检查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
2、手术复位
当脱位合并骨折、血管神经损伤或习惯性脱位时,需通过手术修复受损结构。例如肘关节脱位伴尺骨冠状突骨折,需用钢钉固定骨折部位;复发性肩关节脱位可能需要关节囊修补术,术后需严格制动。
3、固定治疗
复位成功后需用支具、石膏或绷带固定关节2-4周,防止再次脱位。膝关节脱位固定时常采用铰链式支具,既能维持稳定又允许适度活动。固定期间需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愈合情况。
4、药物治疗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肿痛,配合迈之灵片改善局部水肿。疼痛剧烈时可能短期使用曲马多缓释片,但需注意药物成瘾风险。
5、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后需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肌力锻炼,如肩关节脱位后采用钟摆运动、爬墙练习等。中后期可结合超声波治疗或干扰电疗法促进软组织修复,恢复期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再损伤。
发生关节脱位后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固定患肢,使用冰袋冷敷减轻肿胀。切勿尝试自行复位或民间偏方,错误操作可能加重软骨损伤或导致创伤性关节炎。所有复位操作均需在放射影像引导下完成,复位后需复查X线确认关节对位情况。恢复期间注意营养补充,适当增加钙质和胶原蛋白摄入有助于韧带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