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炎通常可以根据病因选择抗真菌药物、抗生素类药物、抗组胺药物等进行治疗,同时需结合日常护理改善症状。具体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
1、抗真菌药物
若外阴炎由真菌感染引起,如念珠菌性外阴炎,需使用抗真菌药物。常见的外用药物包括克霉唑乳膏、硝酸咪康唑栓等,可抑制真菌繁殖。对于反复发作或严重感染,可能需要口服氟康唑胶囊、伊曲康唑胶囊等全身性抗真菌药物。
2、抗生素类药物
细菌性外阴炎需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抗生素。例如,淋球菌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片、阿奇霉素分散片等;厌氧菌感染可使用甲硝唑栓、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等局部涂抹,或口服奥硝唑片进行抗感染治疗。
3、抗组胺药物
过敏或接触性外阴炎常伴有瘙痒,可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局部还可使用炉甘石洗剂收敛止痒,但需避免抓挠加重皮肤损伤。
此外,日常需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穿着透气棉质内裤,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治疗期间应暂停性生活,防止交叉感染。若用药后症状未缓解或出现分泌物异常、溃疡等,需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进行病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确保精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