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平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医科

飧泄是什么病?

飧泄是中医病名,指以大便稀溏、完谷不化为主症的一类病症,常见于脾胃虚弱、肾阳不足、饮食不当等原因,需结合具体病因进行调理和治疗。若长期存在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脾胃虚弱

脾胃为后天之本,若长期饮食失调或久病体虚,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减弱,食物无法充分消化吸收,出现飧泄、腹胀、乏力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香砂六君子丸等中成药健脾益气,同时配合小米粥、山药等易消化食物调理。

2、肾阳不足

肾阳亏虚无法温煦脾阳时,可导致脾胃运化失常,出现黎明时腹痛腹泻的“五更泄”,常伴有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治疗需温补肾阳,常用四神丸、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等药物,日常可适量食用羊肉、韭菜等温补食物。

3、饮食不当

过量摄入生冷瓜果、油腻食物或暴饮暴食,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食物滞留肠道而出现腹泻、粪便酸臭等症。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保和丸、枳实导滞丸、藿香正气水等消食导滞,并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过饱或食用不洁食物。

出现飧泄症状时需注意腹部保暖,避免食用冰淇淋、肥肉等生冷油腻食物。若伴有持续消瘦、黏液脓血便或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到消化科就诊,通过粪便常规、肠镜等检查排除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器质性疾病,切勿自行长期服用止泻药物掩盖病情。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