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肢再植是指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将离断的肢体重新接回原位,并恢复其血液循环与功能的外科手术。该手术适用于因外伤导致肢体完全或不完全离断的情况,旨在挽救肢体并尽可能恢复其原有功能。
1、手术定义与适应症
断肢再植主要针对因切割、碾压、绞伤等导致肢体离断的患者。手术需在伤后6-8小时内进行,且断肢需妥善保存(如干燥冷藏)。适应症包括离断肢体结构较完整、血管神经可供吻合、患者全身状况允许手术等情况,但严重毁损伤或合并多器官衰竭者不宜实施。
2、手术关键步骤
手术包含清创、骨支架重建、血管神经吻合及软组织修复四个阶段。医生需彻底清除坏死组织,用钢板或钢钉固定骨骼,随后在显微镜下吻合动脉、静脉(通常需吻合2-3条动脉和4-6条静脉),最后修复肌腱神经。平均手术时长约6-12小时,需使用肝素等抗凝药物维持血液循环。
3、术后康复管理
术后需持续监测再植肢体血运,保持室温25℃左右。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持续7-10天。康复训练分三期:术后3周开始被动关节活动,6周后主动训练,配合红外线理疗。约60%-70%患者可恢复抓握、行走等基础功能,但感觉神经恢复通常需6-12个月。
断肢意外发生后应立即用无菌敷料包裹断端,离断肢体装入清洁袋后置于4℃环境中保存。术后需严格戒烟,定期复查血管通畅度,出现皮肤青紫、温度骤降等情况需立即就医。功能恢复程度与损伤类型、手术时机及康复配合度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