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佳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医消化科

大便是如何形成的?

大便的形成是人体消化系统正常运作的结果,通常需要经过消化、吸收、水分吸收、储存以及排泄等阶段。这一过程涉及多个器官的协同作用,确保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被充分利用,同时排出代谢废物。

1、消化

食物进入口腔后,经咀嚼和唾液酶初步分解。随后胃酸和胃蛋白酶进一步消化蛋白质,形成食糜。小肠中的胰液、胆汁和肠液继续分解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使其成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2、吸收

小肠绒毛通过主动运输和扩散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同时吸收大部分水分和电解质。未被吸收的残渣进入大肠,此时内容物仍呈液态。

3、水分吸收

大肠通过肠壁细胞主动吸收钠离子,伴随水分被动吸收。肠道菌群在此阶段分解纤维素等残留物质,产生维生素K和部分B族维生素,同时形成半固态粪便。

4、储存

形成的粪便暂时储存在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直肠壁的伸展感受器在粪便量达150-200ml时触发便意,肠道平滑肌通过节段性收缩进一步浓缩粪便。

5、排泄

排便反射启动时,肛门内括约肌不自主松弛,外括约肌受意识控制。腹压增加协同结肠蠕动,最终通过肛门排出成型粪便,正常粪便含水量约75%。

保持规律饮食和适量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维持正常排便功能。建议每日饮水量不低于1500ml,养成定时排便习惯。若出现持续便秘或腹泻超过两周,建议及时就诊消化科进行相关检查。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