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低于36℃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甲状腺功能减退、感染性休克等疾病原因有关,建议根据伴随症状判断并及时就诊。生理性体温偏低通常在保暖后可自行恢复,病理性情况需专业治疗。
1、生理性原因
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保暖不足可能导致体温暂时性降低。例如在寒冷天气未及时添加衣物,或处于低温环境中未采取防护措施,此时可通过增加衣物、饮用温热水等方式恢复。部分人群基础代谢率较低,日常体温可能略低于正常范围。
2、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机体产热功能,导致体温持续偏低,常伴有乏力、皮肤干燥等症状。确诊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测,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甲状腺片等药物进行替代治疗。
3、感染性休克
严重感染引发的循环衰竭会导致核心体温下降,多伴随意识模糊、血压降低等危重症状。这种情况属于急症,需立即进行抗感染治疗及液体复苏,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多巴胺注射液等血管活性药物。
若排除环境因素后仍持续出现低体温,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建议及时就诊内分泌科或急诊科。需进行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炎症指标等检测,避免自行使用升温措施延误重症诊治,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更应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