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龙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

球囊扩张和支架有何区别?

球囊扩张和支架是两种常用的血管介入治疗方式,主要区别在于作用机制、适用病变类型以及治疗效果持久性等方面。球囊扩张通过机械扩张改善狭窄,支架则通过持续支撑维持管腔通畅。

1、作用原理不同

球囊扩张术通过导管将未充气的球囊送至血管狭窄处,利用压力泵充气球囊扩张狭窄部位,使血管内径增大。该过程仅通过物理扩张暂时改善血流,但部分血管可能出现弹性回缩。支架植入术在球囊扩张后,将金属或聚合物材质的网状支架留置在病变部位,通过持续支撑减少血管弹性回缩和再狭窄风险。

2、适应症差异

单纯球囊扩张适用于较局限的动脉硬化斑块、血管痉挛等简单病变,常见于冠状动脉分支血管或外周血管治疗。支架植入更适合存在血管夹层、严重钙化病变以及再狭窄高风险的情况,如冠状动脉主干病变、髂动脉狭窄等,可有效预防急性血管闭塞。

3、治疗效果持续性

球囊扩张术后6个月内再狭窄发生率约为30%-40%,主要因血管重塑和内膜增生导致。药物涂层支架可将再狭窄率降低至5%-10%,裸金属支架约15%-20%,其金属骨架可长期维持血管形态。但支架植入后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通常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至少12个月。

4、并发症风险

球囊扩张可能引发血管夹层或急性闭塞,发生率约2%-5%。支架植入后存在支架内血栓风险,急性期(24小时内)发生率约0.5%-1%,晚期(1年以上)约0.5%每年。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通过优化涂层技术,已将血栓风险降低至与裸支架相当水平。

选择治疗方式需根据血管病变特点、患者耐受性及出血风险综合评估。建议在心血管介入医师指导下,结合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影像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术后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抗凝治疗,并定期复查血管造影评估疗效。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