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毕伟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肿瘤科

纵隔肿瘤是什么?

纵隔肿瘤是指发生在纵隔区域内的异常增生组织,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纵隔是胸腔内两肺之间的区域,包含心脏、大血管、食管、气管等重要结构,该部位的肿瘤可能来源于胸腺、神经组织、淋巴系统或胚胎残留组织等。

1、胸腺瘤

起源于胸腺组织,是前纵隔常见肿瘤,部分患者可能伴随重症肌无力等免疫相关症状。肿瘤生长缓慢,但存在潜在恶性倾向,确诊后需根据病理类型选择手术或放化疗。

2、神经源性肿瘤

多发生于后纵隔,来源于交感神经节或外周神经,常见于青壮年。此类肿瘤多数为良性神经鞘瘤,但神经母细胞瘤等恶性肿瘤可见于儿童,需通过病理检查明确性质。

3、畸胎瘤

属于生殖细胞肿瘤,常见于中青年,多位于前纵隔。良性畸胎瘤包含毛发、皮脂等成分,恶性畸胎瘤生长迅速,可能侵犯周围组织引发咯血等症状。

4、淋巴瘤

恶性淋巴系统肿瘤可累及纵隔淋巴结,表现为多组淋巴结肿大,常伴有发热、盗汗等全身症状,需结合病理和免疫组化确诊。

5、胸内甲状腺肿

由颈部甲状腺延伸至纵隔,可能导致气管受压出现呼吸困难,超声和同位素扫描有助于诊断。

纵隔肿瘤的诊断需通过胸部CT、MRI等影像学检查评估位置和范围,必要时进行穿刺活检或纵隔镜检查明确病理类型。治疗方案需根据肿瘤性质、分期及患者身体状况制定,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出现持续性胸痛、呼吸困难或吞咽梗阻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排查。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