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军平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ILD发病机制是什么?

ILD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肺泡上皮损伤与异常修复、慢性炎症反应以及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这些机制共同导致肺组织结构的破坏和纤维化,进而影响肺功能。

1、肺泡上皮损伤与异常修复

ILD常始于肺泡上皮细胞的反复损伤,如吸烟、环境暴露等因素可破坏上皮屏障。受损后修复过程中,若成纤维细胞过度活化并分泌大量胶原蛋白,会导致细胞外基质异常沉积,形成瘢痕组织替代正常肺泡结构,造成肺弹性下降和气体交换障碍。

2、慢性炎症反应

持续的炎症细胞浸润是重要机制。活化的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会释放转化生长因子-β等促炎因子,这些介质不仅加重组织损伤,还会刺激肌成纤维细胞分化,促进上皮间质转化,形成进行性纤维化微环境。炎症反应与纤维化过程形成恶性循环。

3、遗传因素

约20%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存在端粒酶相关基因(如TERT、TERC)或表面活性蛋白相关基因突变。这些基因变异会导致肺泡上皮细胞修复能力下降、细胞衰老加速,使肺组织更易受损伤因素影响,显著增加纤维化发展风险。

当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干咳等症状时,建议尽早就诊呼吸内科。通过高分辨率CT、肺功能检测及基因筛查等手段明确病因后,医生会根据具体类型制定抗纤维化治疗、免疫调节或氧疗等个性化方案,早期干预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