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静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为什么会出现缺钙?

缺钙可能与钙摄入不足、吸收减少以及消耗增加等因素有关。生理性原因多与饮食结构有关,而病理性原因则可能涉及某些疾病影响钙代谢,建议结合具体情况调整并及时就医。

1、钙摄入不足

日常饮食中钙含量较低是常见原因。比如长期挑食、乳制品摄入过少或素食者未注意补充含钙食物,容易导致钙摄入量低于身体需求。此外,快速生长期的儿童青少年、孕妇等群体对钙的需求量增加,若未及时调整膳食结构,也可能出现相对性缺钙。

2、钙吸收减少

维生素D缺乏会直接影响钙的吸收效率,多见于户外活动少、防晒过度导致皮肤合成维生素D不足的人群。消化系统疾病如乳糖不耐受、慢性腹泻、胃肠手术后等,会导致钙吸收率降低。某些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长期使用也会干扰钙质吸收。

3、钙消耗增加

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因胎儿骨骼发育需要,钙消耗量较平时增加2-3倍。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疾病会导致骨钙流失加速。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能抑制成骨细胞活性,使钙流失速度超过摄入速度。

日常应注意增加牛奶、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钙的食物摄入,每天保证半小时以上的日光照射。若出现手足抽搐、骨骼疼痛等明显缺钙症状,建议到内分泌科就诊检查血钙、骨密度等指标,遵医嘱进行规范化补充治疗。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