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证的中医辨证施治需根据具体证型选择不同治法,常见证型包括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虚弱、肝肾亏虚及瘀阻脉络等。以下为具体辨证施治方法:
1、肺热津伤证
治宜清热润燥、养肺生津。典型方剂为清燥救肺汤加减,常用药物包括桑叶、麦冬、石膏等,适用于外感热邪后出现肢体萎软无力、皮肤干燥者。若高热不退可配伍金银花、连翘加强清热。
2、湿热浸淫证
治以清热利湿、通利筋脉。主方选用加味二妙散,常用黄柏、苍术、萆薢等药物,适用于肢体困重、扪之微热、胸脘痞闷者。若湿热伤阴可加生地、龟板滋阴。
3、脾胃虚弱证
治当补益脾胃、升清降浊。常用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化裁,药物如党参、白术、山药等,适用于肌肉萎缩、神疲乏力、纳呆便溏者。若兼气血不足可加黄芪、当归。
4、肝肾亏虚证
治宜滋补肝肾、强筋壮骨。方选虎潜丸加减,常用熟地黄、龟甲、锁阳等药物,适用于下肢痿软无力、腰膝酸软、眩晕耳鸣者。阴虚火旺者可加知母、黄柏滋阴降火。
5、瘀阻脉络证
治以活血化瘀、益气通络。常用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药物如当归、川芎、桃仁等,适用于肢体麻木刺痛、肌肤甲错者。若瘀血较重可加地龙、水蛭增强通络之效。
痿证患者需注意饮食调养,避免过食肥甘厚味,急性期需卧床休息。治疗期间应定期复诊调整方药,配合针灸推拿等外治法可增强疗效。需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增减剂量或更换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