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低烧不退可能与感染、免疫系统疾病、肿瘤等因素有关,通常需要根据具体病因选择一般治疗、对因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改善症状。若持续低热超过3天或伴随其他不适,建议及时就医。
1、一般治疗
出现低热时需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增加饮水量促进新陈代谢。可用温水擦拭额头、腋下等部位进行物理降温,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穿着过厚衣物影响散热。
2、对因治疗
若由细菌感染引起,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病毒感染则需使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阿昔洛韦片等抗病毒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可能需要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等免疫抑制剂。肿瘤相关低热需通过手术、放化疗等方式干预。
3、药物治疗
体温超过38.5℃时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解热镇痛药。结核病引起的低热需规范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抗结核药物。甲状腺功能亢进导致的低热常配合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控制病情。
日常需每日监测体温变化,记录发热时间和伴随症状。避免擅自使用退烧药掩盖病情,用药期间出现皮疹、恶心等不良反应需及时停药并就诊。若低热持续存在且伴随体重下降、夜间盗汗等症状,应完善血常规、病原学检测、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