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结果一般可以辅助判断肿瘤性质,但不能作为唯一依据。其准确性需结合病理形态学和其他临床资料综合评估。
免疫组化通过检测肿瘤细胞中的特定抗原表达,帮助鉴别肿瘤的组织来源和良恶性。例如,细胞角蛋白阳性可能提示上皮源性肿瘤,而结蛋白阳性则倾向于肌源性肿瘤。某些标记物如Ki-67可反映肿瘤增殖活性,ER/PR检测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有指导意义。但需注意,部分标记物存在交叉反应,如S-100蛋白可在恶性黑色素瘤和神经鞘瘤中同时表达。
该检测的局限性包括肿瘤异质性导致的取样偏差,以及不同实验室抗体敏感性的差异。约5-10%的病例可能出现非特异性染色,影响结果判读。对于低分化或转移性肿瘤,有时需要多次检测或结合基因检测才能明确诊断。
建议患者将免疫组化报告交由病理科医生综合解读,同时配合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现分析。若检测结果存在疑问,可通过病理会诊或多学科会诊进一步确认诊断,切勿自行解读检测指标。